常德合同房地产律师
法律热线:
文章详细

违约损害赔偿

123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常德合同房地产律师  
正文:
 违约损害赔偿及其限制
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或根据合同规定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上述两条是对违约损害赔偿的规定)根据该两条的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必须其备四个要件:(1)须有违约行为)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于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及迟延受领等诸种违约形态、(2)须受害人有损失〕损害赔偿责任与违约金责任不同,违约金责任不以损失发生为要件,但受害人必须有损失,违约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3)须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囚果关系。违约人仅对由于自己的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4)违约人没有免责事由。违约人有法定或约定免责事由时,可以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有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之分。约定赔偿指由当事人约定损害赔偿范围,《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一般法定赔偿指依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民法通则》第112条第1款、《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就是对一般法定赔偿的规定。特别法定赔偿指由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关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的规定,就是特殊的惩罚性赔偿。在这二种赔偿范围的关系上,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适用,特别法定赔偿优先于一般法定赔偿适用。
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
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一般法定赔偿实行完全赔偿原则,因违约方的违约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违约方均应承担赔偿责任,通过赔偿使受害人处于如同合同按约履行的状态。实际损失是指违约导致的受害人现有财产的减少,可得利益是指受害人在合同正常履行情况下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利益。由违约造成的损失,有时原因与结果的链环一环扣一环,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违约人究竟要赔偿多大范围的损失?立法规定了相应的措施,将因果关系的链环斩断,在范围以内的给予赔偿,在范围之外过分远隔的损害,不给予赔偿。审判实践中应当适用限制赔偿范围的规则包括可预见性规则、过失相抵规则、减轻损失规则及损益相抵规则。
(一)可预见性规则
可预见性规则限制违约人只对订立合同时能够合理预见的损失进行赔偿。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第1款的规定,合理预见的主体是违约人。对于如何判断违约方是否合理预见,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之分。主观标准是对具体的违约人进行判断,根据其智力、教育、经历、职业、身份等状况判断其是否应当预见;客观标准是以一个抽象的合理人作为参照标准,如果这个抽象的一般人在该背景下能够或应当预见的,就判定违约人能够或应当预见。律师认为,在审判实践中,应当主要以客观标准来判断违约人应否预见,但如果受害人能够举证证明违约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职业以及订约过程中对受害人订约目的、可能获得的利润的了解,违约人较之抽象合理人具有特殊的预见能力,则应以主观标准加以判断。关于合理预见的时间,《合同法》规定为“订立合同时”。合同订立之后,当事人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不能用合理预见规则来解决。之所以限制债务人在合同订立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是因为其于订立合同时就已估算了订立合同存在的商业风险,如果合同订立之后才预见,无法使其通过订立合同分配风险关于预见的内容,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违约人可预见到损害的种类或类型即可,无须预见到损害的程度或数额,另一种观点认为,损害的类型及程度均应是可预见的。《合同法》对预见的内容未作明确规定,解释上宜将预见的内容确定为预见损害类型即可,要求违约人预见到损失数额才承担赔偿责任,对受害人不公平。
(二)过失相抵规则
过失相抵,是指受害人的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时,违约人对于受害人过失导致发生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关于过失相抵规则的直接规定,见于《民法通则》在第六章第三节“侵权的民事责任”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合同法》第302条第1款关于“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的规定,以及第311条关于“承运人对于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从文义上看是对承运人免责事由的规定,但结合《合同法》第113条违约方仅对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之规定,上述两条所规定的承运人免责的前提条件应是旅客伤亡完全山其自身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货物毁损、灭失完全由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如果对于旅客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仅是导致伤亡的部分原因,货物毁损、灭失并非完全由于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所造成,则应减轻承运人的赔偿责任。由此,过失相抵原则在《合同法》上也可以找到依据,过失相抵作为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一项规则,除适用于侵权责任以外,亦应适用于违约责任。过失相抵规则在违约责任采过错责任场合,违约人与受害人对各自过错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在违约责任采严格责任场合,比较的不再是过错大小对损失的影响,而是对造成损失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比较。过失相抵不同于双方违约,双方违约见于《民法通则》第113条“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法律责任”之规定及《合同法》第120条“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之规定。双方违约指发生了两个违约行为:双方当事人都违反了合同义务,两个损害后果:双方都给对方造成了损害;过失相抵指仅发生了一个损害,即被违约方有损失,只是对于该损害的发生,被违约方也有过失。对过失相抵与双方违约进行区分,有利于审判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

(三)减轻损失规则
减轻损失是指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后,另一方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民法通则》第114条及《合同法》第 119条规定了减轻损失规则。我国法律同时承认过失相抵规则与减轻损失规则,二者依据不同的时间段加以区分,过失相抵分管的是损失发生的阶段,而减轻损失分管的是损失扩大的阶段。受害人负有减轻损失之法定义务,此处所指的“义务”属于“不真正义务”—受害人违反该义务并不导致其向违约人承担责任,违约人也并不因此而对受害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受害人违反减轻损失义务的法律后果是发生损失自负。关于受害人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应从措施本身是否适当及采取措施的时间是否及时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关于措施是否适当有三种判断标准:一是“合理人”标准,即以一个理智正常的一般抽象人作为判断时参照的标准;二是善意标准,即行为人是否采取了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三是经济合理标准。律师同意采“合理人”标准之观点,因为善意标准仍然是一个需要确定的标准,即仍需用一个一般合理人的标准加以衡量,而经济合理标准对于违约人来说又未免过于苛刻。关于时间上是否及时,需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四)损益相抵规则
损益相抵是指受害人基于损失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违约人仅就赔偿受害人所受损害与所获利益的差额部分予以赔偿。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损益相抵规则,但审判实践中如果发生在违约即使受害人遭受了损害,又使受害人获得了利益时,在确定违约人的赔偿额时,应适用损益相抵规则。甲乙签订2500吨钢材购销合同后,乙又以该2500吨钢材为标的与丙订立买卖合同,乙丙合同中约定由乙承担运费。履行期限届至且经催告,甲未能供货,乙对丙也不能供货。乙起诉请求甲赔偿其已向丙支付的违约金及两个合同差价损失的利润。在此案例中,甲未履行合同导致乙向内支付的违约金系甲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应予赔偿;对于两个合同之间的差价损失,属于可得利益,但如合同如约履行,乙取得差价损失之利润,应支付运费,另外还要纳税,因此,可得利益的计算应从差价损失中扣除因甲违约而使乙节约的运费及税金。应当注意的是,受害人因违约而获得的利益既包括积极利益(如受托人逾期抛售有价证券,委托人因有价证券涨价而获得利益),也包括消极利益(如因违约而节约的成本及费用支出等)。
除适用上述规则限制赔偿范围外,还应注意,合同对赔偿范围有限额约定或法律对赔偿责任规定了最高限额的(如《海商法》第11章即规定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应按有效约定或法律规定,在限额以内确定赔偿数额。
三、计算损害赔偿额所涉价格、时间、地点的确定
损害赔偿额的讨一算,涉及到有关商品、服务的价格确定问题,而以何时、何地的价格计算损失,对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违约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可能面临许多不同的价格,究竟应以什么价格标准计算损害额?与损害赔偿有关的价格主要有三种:市场价格、转售价格与补进价格、合同价格。选择不同的价格,计算出的损害赔偿额会截然不同、律师认为,只要卖方是以善意的和商业上合理的方式转售,买力一善意及时地以合理方式购买替代物,则应以转售价格或补进价格与原合同的价格差额及其他附带损失进行赔偿,如在出卖人未交付标的物或迟延交付场合买受人依法行使解除合同拒绝受领时,买受人及时以市场价格购进合同约定的标的物的;或者买受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收货出卖人到市场上以时价出售的,则违约方应赔偿补进价格或转售价格与合同价格之差额损失及因补进或转售支出的费用。如果没有合理的转售价格或补进价格,一般应以市场价格作为标准汁算损害赔偿额,但对于迟延交付而买受人接受交付之场合,违约人应赔偿的迟延交付造成的损失,如果买受人的目的是在市场上转卖的话,则违约人应赔偿实际交付时的市场价格与应为交付时的市场价格之差;对于瑕疵履行之场合,瑕疵货物的实际价值与符合合同约定的合格货物的价值之差额部分非违约方可以主张赔偿。当然损失赔偿额并不限于土述范围,当事人还有其他损失的,仍有权要求违约人赔偿。对于不存在市场价格之场合,如当事人买卖的是有瑕疵的商品(买卖有瑕疵的商品不同于瑕疵履行,瑕疵履行是指债务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买卖有瑕疵的商品指合同约定交付的就是有瑕疵的商品)若赔偿权利人请求期待利益赔偿,则应由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合同履行后其可能的经济状况与违约后其面对的经济状况之差异加以确定。如果损失确实难以确定的,律师认为,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1条关于“合同一方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应赔偿对方的损失。实际损失无法确定的,可参照违约方所获利润确定赔偿金额”之规定,以违约人因违约而获得的利益反向推算非违约方的损失。
在确定了价格计算标准之后,还应解决以何时、何地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关于时间标准,有三种观点:一是违约的时间;二是请求赔偿的时间;三是非违约方发现违约的时间。律师认为,第几种观点较之前两种观点更为合理,但考虑到非违约方负有法定的防止损失扩大义务,其采取减损措施也需要一定的合理期间,因此,宜完善为非违约方发现违约立即起诉的,则以发现违约的时间为准,如果非违约方起诉时已经超过了采取减损措施所需要的合理期间,则以发现违约的时间加上其采取减损措施所需要的合理期间为损失赔偿计算的时间标准。当然,若非违约方采取了合理的转售或补进方式减损的,直接以转售或补进价格计算损失,不存在时间标准的确定问题。
关于地点标准,应以债务履行地的价格作为计算标准。关于债务履行地,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根据《合同法》第62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All Right Reserved 常德合同房地产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607368746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